繁陽鎮:升學季里的“去宴風”,小課堂育出文明碩果
“這桌升學宴辦下來,光煙酒就花了小兩萬,收的份子錢還不夠填窟窿。”在繁陽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的新風小課堂上,居民王大姐的一番話引發了在場群眾的共鳴。近日,繁陽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聯合轄區6個實踐站,接連開展以“大學生升學宴新辦或不辦”為主題的移風易俗“新風小課堂”,用鮮活案例、互動討論和政策解讀,為家長們送上了一份“清爽”的升學指南,讓移風易俗的新風尚吹進千家萬戶。
圖為繁陽社區移風易俗“新風小課堂”
從“面子負擔”到“里子幸福”,小課堂解開思想疙瘩
“孩子考上大學是大喜事,不辦酒席總覺得對不起親友,也怕被人說小氣。” 這是許多家長在課堂上袒露的心聲。針對這種普遍存在的“面子焦慮”,實踐所的志愿者們帶來了精心準備的“對比賬”:一張普通升學宴的賬單顯示,10桌宴席加上煙酒、回禮,總開銷約2.5萬元,而按本地習俗收到的份子錢往往在2萬元左右,實際虧損近5000元;反觀社區推薦的“家庭感恩會”,一家三口圍坐餐桌,孩子向父母敬茶感恩,錄制短視頻分享喜悅,不僅零花費,還讓親情在儀式感中升溫。
在繁陽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課堂上,剛收到大學錄取通知書的李同學主動發言:“比起喧囂的酒席,我更想和爸媽一起去旅行,看看外面的世界。”志愿者展示了轄區“零升學宴”家庭的故事:有的家庭用節省的錢為孩子購買書籍和學習設備,有的將費用捐贈給貧困學子,這些“新辦”方式既彰顯了教育初心,又傳遞了社會溫情。
從“被動接招”到“主動參與”,多元實踐激活文明細胞
為讓新風尚落地生根,各實踐站創新推出“升學新風三件套”:一是發放《文明升學倡議書》;二是組織“成長分享會”,邀請往屆優秀學子分享學習經驗,讓升學的意義回歸成長本身;三是設立“公益助學崗”,引導準大學生參與社區暑期托管班和其他志愿服務活動,用勞動踐行感恩。
圖為準大學生志愿者輔導小學生暑假作業
峨溪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置換活動”格外熱鬧:家長們可將計劃用于辦宴的資金兌換成“文明積分”。截至目前,全鎮已有87戶家庭簽訂《不辦升學宴承諾書》,23戶選擇“公益慶祝”方式,文明新風的種子正悄然發芽。
從“一家之事”到“全域之風”,多方聯動筑牢長效機制
“移風易俗不能靠一陣風,要靠制度護航、文化浸潤。” 繁陽鎮宣傳委員表示,鎮里已將“抵制大操大辦”納入村規民約,組建由黨員、鄉賢、志愿者組成的“新風勸導隊”,對苗頭性問題及時介入。同時宣傳“最美家庭”“文明戶”的事跡,讓節儉光榮、浪費可恥的觀念深入人心。
如今的繁陽鎮,少了觥籌交錯的喧囂,多了書香浸潤的寧靜;少了人情往來的負擔,多了守望相助的溫暖。這場關于升學宴的“觀念革命”,正讓每個家庭在清爽中感受幸福,讓整個城鎮在文明中煥發新顏。(俞璐)
責任編輯: 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