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兒童節:守護童真,警惕商業陷阱的侵蝕
六月的陽光灑滿校園,六一兒童節的歡聲笑語中,本該是童真綻放的時刻,卻總有一些商業騙局如陰影般潛伏。從“免費攝影”背后的天價推銷,到“兒童才藝大賽”的虛假承諾,再到“益智玩具”的質量陷阱,商家利用家長“為孩子好”的心理,精心編織著消費陷阱。這個本該純粹的節日,正淪為不良商家眼中的“撈金季”。
兒童節騙局大起底:甜蜜背后的利刃
近年來,六一兒童節期間的商業騙局呈現出多樣化、隱蔽化的趨勢。一些影樓以“免費拍攝兒童寫真”為噱頭,吸引家長帶孩子前往,卻在拍攝過程中不斷推銷高價套餐,讓家長在“孩子開心最重要”的心理驅使下,被迫消費。更有甚者,一些“兒童才藝大賽”以“鍛煉孩子”“展示才華”為名,收取高額報名費,卻最終不了了之,讓家長和孩子空歡喜一場。
除了這些直接的經濟損失,一些劣質玩具、食品的安全隱患更令人擔憂。電商平臺上的“三無”玩具,以低價、炫酷為賣點,卻隱藏著甲醛超標、小零件易脫落等風險;校園周邊的“五毛食品”,以甜美的味道誘惑孩子,卻可能含有過量添加劑,威脅著孩子們的健康。
騙局背后的心理操控:利用親情,制造焦慮
這些商業騙局之所以屢禁不止,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商家精準地抓住了家長的心理弱點。一方面,他們利用家長對孩子無私的愛,打著“為孩子好”“讓孩子開心”的旗號,讓家長在情感驅動下失去理性判斷。另一方面,他們通過制造焦慮,如“別的孩子都有,你的孩子不能落后”“現在不投資,將來后悔莫及”等話術,迫使家長就范。
更令人擔憂的是,一些騙局還利用了孩子的天真無邪。例如,一些商家會雇傭“托兒”在公園、商場等孩子聚集的地方,以“免費贈送禮品”“參與游戲贏大獎”等名義,吸引孩子參與,進而誘導家長消費。
構筑防詐長城:家長、社會、監管的三重防線
面對這些層出不窮的商業騙局,我們不能坐視不管,而應構筑起家長、社會、監管的三重防線。
家長防線:提升防詐意識,理性消費。 家長應增強自我保護意識,不輕信“免費”“低價”等誘惑,在參與任何商業活動前,仔細了解活動規則、商家資質等信息。同時,要樹立正確的消費觀,不盲目跟風,不攀比炫耀,根據自身經濟實力和孩子的實際需求進行消費。
社會防線:加強宣傳教育,營造良好氛圍。 學校、社區、媒體等應加強防詐宣傳教育,通過舉辦講座、發放宣傳資料、曝光典型案例等方式,提高家長和孩子的防詐意識。同時,要倡導理性消費、文明過節的社會風尚,讓六一兒童節回歸其本質,成為孩子們真正快樂的節日。
監管防線:加大打擊力度,凈化市場環境。 監管部門應加強對兒童節期間商業活動的監管,嚴厲打擊虛假宣傳、價格欺詐、銷售假冒偽劣商品等違法行為。同時,要建立健全投訴舉報機制,鼓勵家長和消費者積極舉報違法違規行為,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監管合力。
守護童真,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
六一兒童節是孩子們的節日,也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讓我們攜手努力,筑牢防詐防線,守護孩子們的童真和快樂,讓六一兒童節真正成為孩子們健康成長的樂園。(繁繁)
責任編輯: 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