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節共融處 微光成星河——繁陽社區攜手多方力量開展殘健融合暖心行動
粽葉飄香時,童心映朝陽。在端午節與兒童節雙節交匯之際,繁陽社區“一家人”志愿服務項目聯合區殘聯、區融媒體中心以及藍絲帶義工協會,共同走進繁昌區特殊教育學校,開展了一場以“融合共享慶雙節 童心向黨筑未來”為主題的殘健融合活動。這場活動不僅是一次節日的慶祝,更是一次愛與包容的生動實踐,將傳統文化的基因與特殊教育的關懷熔鑄一體,讓特殊兒童與志愿者、家長、老師們在互動中感受社會的溫度。
舞影融光,奏響生命交響。活動在歡快的文藝表演中拉開帷幕。舞臺上,特殊教育學校的孩子們用舞蹈和樂器傳遞著他們的純真與熱情。或許他們的動作不夠整齊,聲音不夠洪亮,但每一分努力都讓臺下的觀眾動容。臺下此起彼伏的掌聲,是整個社會對生命獨特價值的溫柔回應,這些跨越生理與認知界限的藝術表達,恰似點點螢火,匯聚成照亮彼此心靈的璀璨星河。
繁星同輝,鐫刻成長勛章。從學習進步、品德修養,到藝術天賦、生活自理能力等,以多元維度為每個孩子定制專屬榮譽。這份匠心獨運的設計,是組織者的用心:讓每個孩子都能被看見、被肯定。如同在特殊兒童的成長圖譜上,為每段獨特旅程標注里程碑。而“最美家長”的頒獎環節,則讓常年默默付出的特殊兒童家庭感受到了來自社會的敬意與支持。
粽香流轉,傳遞文化溫度。在藍絲帶義工協會志愿者的引導下,親子包粽子活動化作傳統文化的浸潤課堂。志愿者示范粽葉折疊技巧,用放慢數倍的語速耐心講解,將端午習俗的文化密碼轉化為可觸摸的實踐體驗。糯米的清香、親子的歡笑聲與志愿者的鼓勵聲交織,傳統文化的傳承在此刻超越語言與認知的屏障,成為聯結特殊兒童與社會的情感紐帶。
雙份饋贈,涌動愛之漣漪。活動尾聲,志愿者們為孩子們送上精心準備的零食禮包,老師們也收到了節日的禮物與祝福。這些禮物雖小,卻承載著社會對特殊教育群體的關懷與尊重。特殊教育學校的李老師坦言:“比起物質,更讓我們感動的是大家愿意花時間、有耐心,真正走進孩子們的世界。”
這場活動沒有宏大的場面,卻處處流露著細膩的溫情。繁陽社區與多方力量的聯動,展現了志愿服務從“單向幫扶”到“雙向治愈”的升華。特殊群體不再是被動接受幫助的客體,而是共建包容社會的主體。從藝術共鳴到價值重構,從文化傳承到專業賦能,這場活動生動詮釋了新時代志愿服務如何以人文關懷為筆,以專業精神為墨,在社會文明的畫卷上,書寫出溫暖而深刻的篇章。(姚琴)
責任編輯: 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