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氣象局:遞進式服務守安瀾 有力應對臺風強降雨
8月2日凌晨,接到暴雨橙色預警后,繁昌區防汛抗旱指揮部立即啟動應急響應,果斷決策擴大轉移范圍。孫村鎮中分村、八分村、代亭村16戶25人得以及時安全轉移,有效保障了群眾生命安全。這背后,“13131”遞進式氣象服務機制的高效運轉發揮了核心保障作用。
本輪強降雨突發性強、歷時短、強度大,且疊加周末凌晨時段,致災風險極高。早在過程發生前3天,區氣象局發布《天氣信息專報》,研判受今年第8號臺風“竹節草”影響,繁昌區將出現明顯降水過程,預計過程累計雨量達110~130毫米,局地超150毫米。隨后,區氣象局滾動更新預報,在后續發布的2期專報中持續提升預報精準度,進一步明確強降雨落區、量級和風險,細化防御建議。
降水過程中,區氣象局強化短臨監測和精細化預警服務,依托“蕪湖精細化短時強天氣監測預警系統”,對強降雨區域進行全過程監測。8月2日凌晨,氣象臺先后于01時40分發布暴雨藍色預警、03時04分升級為黃色預警、04時16分變更為橙色預警,預警分級遞進、應對措施有序啟動。
預警的生命力在于響應,“叫應”是打通預警到響應“最后一公里”的關鍵。8月2日02時50分,局主要負責人首次電話“叫應”區領導及相關部門,通報孫村、繁陽、峨山、平鋪等地將出現強降雨;03時40分再次緊急“叫應”,提示孫村鎮及周邊區域降雨量可能超過150毫米。同步啟動1小時短臨預報服務,通過區政務工作群、防災減災應急指揮調度群實時推送最新雨情和天氣形勢,為應急決策提供強力支撐。區政府分管領導迅速部署,全區防汛力量高效集結,形成上下貫通、快速響應的防御體系,確保了人員轉移等關鍵措施及時到位。
監測數據顯示,8月1日20時至2日08時,繁昌區普降大到暴雨,南部出現大暴雨,全區13個測站降雨量超過100毫米,最大降水量達218.3毫米(黃滸小學站),最大小時雨強78.0毫米(2日03-04時),強度之大、來勢之猛,致災風險極高。
繁昌區氣象局依托“遞進式”服務機制,先后發布暴雨預警3條,預警等級逐級提升,并向各級防汛責任人發送氣象預警短信2500余條,開展電話“叫應”40余人次,筑牢區、鎮、村三級聯動責任閉環。最終,在極端降水襲擊下,通過精準預警、高效“叫應”和快速應急聯動,成功避免了人員傷亡,有力印證了深化“遞進式”氣象服務機制在防范應對極端天氣災害、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中的關鍵作用。(作者:唐銘尉 蘇水才)
責任編輯: 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