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鋪鎮新塘村:入戶機制搭起連心橋,醫保宣傳更暖更實
田間地頭、農家院落,干部們手持“政策明白紙”,穿梭于村組之間,面對面為村民講解醫保政策,手把手教老人手機繳費,一幕幕暖心場景正在全國各地鄉村上演。“張叔,今年醫保繳費已經開始了,我教您用手機直接操作,以后在家就能繳,不用再往鎮上跑了。”在新塘村的一戶農家院里,村干部小強一邊耐心講解,一邊拿著手機演示。

為扎實推進2026年度醫保收繳工作,新塘村將醫保政策宣傳作為“常入戶”工作的核心內容,新塘村均采用了 “干部包戶、全員下沉”,擔任“醫保政策宣傳員”。他們手持統一印制的“政策明白紙”,走進一家一戶,確保“政策必講、疑問必解、需求必記”。新塘村則摒棄了“照本宣科”式宣傳,聚焦群眾最關心的“繳費多少、報銷比例、住院怎么報、門診能報啥”等核心問題。他們用“繳400元,基層醫療機構住院最高報85%,門診能報500元”等直白表述,搭配“今年老張住院報了5萬多”等身邊事例,讓群眾清晰知曉醫保價值。
醫保宣傳不止于“講清楚”,更重在“幫到位”。將“辦實事”理念貫穿醫保收繳全過程。面對部分老年人“不會用智能機”的現實困難,村干部提供一對一、手把手的幫辦服務,對于沒有智能手機的老年人,則靈活采取聯系子女代繳或引導至就近銀行網點等方式,確保他們順利參保。新塘村在這方面提供了更多細節,他們針對不同群體特點,暢通了“三類渠道”,打造繳費服務“便民圈”。
針對年輕人和外出務工人群,他們推廣“微信小程序、支付寶、政務服務APP”等線上繳費渠道,并制作圖文版《線上繳費步驟指南》。
對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的老年人,設立“合作醫療收繳代辦點”,群眾可將現金或銀行卡交給村組干部代為繳費。對失能老人、行動不便的殘疾人等特殊群體,則組建“上門服務小分隊”,村干部上門、村醫上門,現場協助完成信息核對和線上繳費。
在廣泛宣傳和貼心服務的同時,風險排查工作也同步推進,為群眾筑牢民生防線。村干部們在入戶過程中,會細致了解未參保群眾的具體原因,逐一登記,建立“未參保人員臺賬”,做到情況明、底數清,從源頭上防范“漏保”“斷保”風險。他們明確“資助標準、代繳流程”,通過入戶告知、電話通知等方式,確保特殊群體知曉“自己不用掏錢,政府會代繳”。同時,安排專人跟蹤代繳進度,堅決杜絕“應保未保、漏保斷保”現象,守住“應保盡保”底線。(魏雪銀)
責任編輯: 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