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鋪鎮新林社區:數字田園變身“露天美術館”,百名小畫家繪就鄉村振興新圖景
近日,坐落在繁昌區平鋪鎮新林社區的宏慶數字育秧中心迎來了一批“小畫家”,兩百余名少年兒童手持畫筆,描繪鄉村振興圖景。這場由新林社區和蕪湖市芬梵少兒美術共同主辦的“田園美育”主題研學活動,將勞動教育與藝術創作有機融合,為鄉村研學基地建設奠定了基礎。
走進占地10000平方米的宏慶數字育秧中心,孩子們化身“田間藝術家”,用稚嫩的筆觸記錄現代農業的勃勃生機。在農技員的講解下,他們觀察千禧西紅柿從幼苗到結果的生長周期,觸摸藍莓果實的細膩紋理,嗅聞草莓田的馥郁芬芳。在藝術教師的指導下,田埂邊,扎著辮子的小女孩蹲在地上,涂抹出秧苗的青綠色彩;藤架旁,戴草帽的小男孩踮著腳,用紅色和黃色描繪藤架上圓潤的千禧西紅柿;藍莓叢邊,兩個孩子舉著畫板討論如何表現藍莓表皮的白霜;草莓田旁,孩子用亮片點綴草莓尖,讓畫作在陽光下閃閃發亮。
“我們特別設計了‘五感體驗’教學環節。”駐村第一書記陳健介紹,活動將植物學知識與繪畫技法相結合,孩子們在農技員指導下學習作物生長規律,再通過構圖、配色將觀察所得轉化為繪畫作品。這種沉浸式研學模式,讓美育課堂從教室延伸到田間,這些沾著泥土和水彩顏料的畫作,既展現了農作物生機勃勃的姿態,也讓孩子們在田園實踐中感受到農耕勞作的趣味。
活動現場,孩子們爭相分享創作心得。三年級學生王梓軒指著畫作上的藍莓叢:“農技員叔叔說藍莓會‘穿裙子’,剛開始是綠色,慢慢變成粉裙子、紫裙子。我用了五種藍色來畫!”他的畫板上,深淺不一的藍莓果實間還點綴著表現果霜的白色斑點。
“這次與新林社區的合作,讓我們看到了藝術教育的另一種可能。”芬梵少兒美術負責人方堃在活動現場表示,“當孩子們在秧苗間寫生,在果實旁調色,這種沉浸式的美育體驗是教室里無法復制的。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讓藝術回歸生活本源,讓鄉村振興的每一寸土地都成為美育的活教材。”
近年來,在平鋪鎮黨委的指導下,新林社區依托“數智農業”平臺和“三園一站”產業布局,構建階梯式研學路線和多元化農事體驗點,形成“農業研學+文化探秘+戶外拓展”三位一體的研學新模式,為不同年齡段學生量身定制實踐教育方案,全力打造“小小的世界”主題研學基地。(陳健)
責任編輯: 吳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