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昌區繁陽鎮:攜手迎七夕,鄰里共佳節
在最浪漫的傳統節日——七夕即將到來之際,為深入挖掘“七夕”所蘊含的豐富內涵,傳承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引導轄區居民了解傳統節日、認同傳統節日,增強文化自信,傳播文化魅力,繁陽鎮各社區開展形式多樣的文明實踐活動,攜手迎七夕,鄰里共佳節。
圖片7
圖片10
圖片11
繁陽鎮繁陽社區:巧手迎七夕 剪紙話民俗
8月10日上午,繁陽社區第二屆“浪漫七夕 攜手一生”我們的節日七夕主題活動在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活動室拉開帷幕?;顒觾热葚S富,形式多樣,有“七夕主題剪紙作品展”、“剪紙話民俗”主題課等。共有10對夫婦報名參加,社區還邀請了剪紙藝術家來到現場弘揚傳統文化,共話剪紙藝術。
活動伊始,來參加活動的居民朋友一進門,就被門口的布置好的一排七夕主題剪紙作品吸引了過去。有鵲橋相會、牛郎織女等他們時而駐足觀賞,時而互相討論。這些精美的剪紙作品都是由非遺傳承人姚春保和楊玉琴夫婦親手制作而成的。
在“剪紙話民俗”主題課上,楊玉琴老師與大家分享七夕傳統民俗,上臺展示了她的最新作品鵲橋相會,并耐心講解了這幅作品的含義以及制作過程,分享了一些剪紙小技巧。姚春保老師則帶來了一場精彩的現場教學課。手把手教大家用紙制作小螳螂和小樹葉,只見剪刀在姚老師手中飛轉了幾下,一只活靈活現的小螳螂就出現在大家面前。志愿者將姚老師剪的小螳螂分發給大家,讓大家回去照樣子嘗試一下,體會剪紙的魅力。
最后,繁陽社區書記程垂友和雙聯系單位區發展改革委選派黨建指導員錢程等同志為參加活動的居民朋友送上精美的節日禮品和祝福。
通過此次活動,大家共同度過了一個歡樂的七夕佳節,不僅讓大家領略到民間藝術的魅力,感嘆剪紙作品精巧的同時也喚醒了大家尊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決心。
繁陽鎮新建社區:開展“半世紀牽手 五十年同心”七夕慰問活動
為進一步弘揚中國傳統文化,8月9日上午,繁陽鎮新建社區在七夕前夕,前往轄區內宣玉美奶奶和馬翠蘭奶奶家,開展“半世紀牽手 五十年同心”七夕慰問活動。
婦女能頂半邊天,兩位奶奶是我們婦女的代表。宣玉美奶奶是新建社區的老黨員,她是一位熱心的社區志愿者,經常在社區開展活動時前來幫忙。馬翠蘭奶奶是關工委的“五老”,退休后在新建社區擔任關工委主任已有10年,她關心轄區內的貧困兒童,經常自掏腰包去看望這些孩子。
兩位奶奶與老伴的婚姻都始于50年前,歲月的洗禮讓他們看起來特別慈祥??吹轿覀兦皝?,他們笑得特別開心,老人們接過我們送上的鮮花,不停贊嘆說這花真好看呀!陪老人們聊著天,我們笑問爺爺,吵架了怎么辦?兩位爺爺異口同聲地說認錯唄,要主動認錯。惹得我們都哈哈大笑。生活不會辜負善良的人,兩位老人的日子平淡真實、幸福!時光荏苒,而他們的愛情故事一直未完待續。
立秋了,網絡上的“秋天第一杯奶茶”刷得火熱,這是當代年輕人的愛情;父輩的愛情是臉上的皺紋、是流下的汗水、是為家庭的默默付出。通過本次活動,我們倡導積極正確的愛情觀、家庭觀,促進家庭和睦、社會文明;同時讓年輕人熟悉我國傳統文化習俗,讓年輕人戒浮躁、戒驕縱,養成為他人考慮的好習慣。
繁陽鎮龍亭社區:翰墨丹青繪小扇 童心七夕共傳情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在中華民族最浪漫的節日——七夕即將到來之際,為弘揚傳統文化,增強未成年人文化自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8月4日下午,龍亭社區組織轄區青少年開展“翰墨丹青繪小扇 童心七夕共傳情”主題活動,共迎七夕佳節。
以扇為媒,社區志愿者向轄區青少年介紹七夕的由來、習俗及相關詩詞,而中國扇又名團扇,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是漢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詩情畫意中,孩子們紛紛拿起材料,迫不及待地開始了自己的制作,有的繪一葉一花,葉綠花紅;有的描云與月光,美輪美奐;有的用手工粘貼,創意滿滿。不限定題材和內容,鼓勵轄區青少年在扇子上畫出自己心中最美的圖案,畫出對節日、家鄉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孩子們認真且小心翼翼地在團扇上一筆一畫地描摹起來,做著屬于自己的扇子,一幅幅動人的作品躍然扇上。
龍亭社區組織未成年人開展手繪團扇活動,不僅提高了孩子們動手繪畫的能力,而且還使他們感受到了中國傳統的扇子文化,傳承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讓孩子們在傳統文化的熏陶與積淀中健康成長,引導轄區未成年人做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者和踐行者。
繁陽鎮西苑社區:“我們的節日·七夕 — 弘揚乞巧文化 編繪幸福生活”活動
七夕節體現了女性的勤勞、自信和期盼美好生活的愿望,在七夕節即將到來之際,西苑社區組織開展了“我們的節日·七夕 —— 弘揚乞巧文化 編繪幸福生活”活動。
活動現場,社區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伍和轄區內的留守困難兒童舉行了手工編織手環和手繪宮扇活動,大家與銀針為伴,與水粉顏料相約,編繪美好未來。困難女童小章章說:“這是我第一個手環,真是漂亮,以后我也要和阿姨們一樣做一個心靈手巧的人”。西苑社區通過開展七夕節DIY創意編繪活動,不僅團結了社區居民,營造了和諧氛圍,傳承了古老文化,同時還擴大了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伍的知名度,從而讓更多的群眾加入到志愿服務的行列中來。
繁陽鎮安定社區:“七夕”花香漫社區,送給最可愛的那個“她”
農歷七月初七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日七夕節,這是中國文化中最溫柔與浪漫的一頁,詮釋了“相伴”與“相知”的真諦。在這特殊的日子里,鮮花與擁抱,我們要送給最可愛的那個“她”——奮戰在防疫一線的女性社區工作者。
自疫情發生以來,社區工作者一直堅守在一線,不分晝夜,開展風險地區返鄉人員排查、疫情管控臺賬建立、上門測量體溫等防疫工作,特別是社區的女性職工,她們放棄了陪伴孩子的時間,與家人聚少離多,就像是牛郎與織女一般。
在七夕來臨之際,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她們的丈夫和孩子手捧鮮花來到社區,在沒有告知的前提下,準備給可愛的“她”送上驚喜。“七夕快樂,我和孩子會一直在背后支持你,家里有我,你放心工作!”美麗的鮮花送到手中,香氣彌漫著整個社區,幾位丈夫質樸的話語給予了她們堅持下去的力量。再苦再累也不曾抱怨的巾幗工作者們,此刻眼眶中卻閃爍著淚光。
她們也只是個普通人,她們也有家人要照顧,她們也希望得到安慰,哪怕只是一句:“你辛苦了。”但是她們的身后是人民群眾,她們義無反顧,用自己瘦弱的身軀筑起疫情防控的堡壘,守護著萬家健康。(通訊員:楊亮亮 徐瑩瑩 潘仕仙 嚴瑾 胡璐璐)
責任編輯: 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