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陽鎮西苑社區:“夕”苑課堂激活基層治理“一池春水”
“‘夕’苑課堂就在家門口,非常方便!我們老年人在一起學習娛樂,特別開心!”9月15日,家住繁陽鎮西苑社區城西花苑小區72歲的黃大爺與幾個老人剛上完課,走在回家的路上,有說有笑。
近年來,西苑社區根據轄區老年人的實際需求,于2021年4月開辦了“夕”苑課堂,聘請黨校、醫院、公安、司法和文體等部門,以及各類民間團體的領導、專家組成強大的師資力量。課程設置有舞蹈、樂器、戲曲、柔力球和健康養生、法律講座、數智技能等培訓。課堂則由3個室內課堂和1個室外廣場組成,即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與社區辦公場所一路之隔的300多平方米的蝸牛書苑、位于社區辦公場所隔壁的1000多平方米的眾望養老服務中心,以及位于城西花苑小區包含1個籠式足球場、1套健身器材、1個志愿服務廣場的休閑文化廣場。從而,打造出一個無論師資力量,還是教學陣地,都屬全區一流的“社區大課堂”。
“以前想參加老年活動不知道去哪兒找組織,現在好了,在家門口就有專業的老師,非常感謝社區為我們老年人提供這個平臺,心里特別高興。”城西花苑小區居民潘大媽興高采烈地說。“夕”苑課堂豐富多彩的課程安排滿足了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僅學到了新知識,還結交了新朋友,感受到了社會對他們的關心和關愛,讓老年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為。
“我們身邊很多老同志退休后,生活、工作規律發生了很大改變,人際交往變少了,生活圈子變小了,多多少少都會產生一些失落感、孤獨感。自社區開辦了‘夕’苑課堂后,我們老年人就經常來此一起學習、活動、交流,生活一下子變得豐富多彩起來,晚年也不會單調無味了!”由不知柔力球為何物,到如今能無比嫻熟地玩轉,今年59歲的王阿姨對“夕”苑課堂嘖嘖稱贊。
“夕”苑課堂的成功舉辦,有力地提升了老年人的幸福感。通過有針對性的法律講座,提升了老年人依法維權的意識;通過文藝技能培訓,很多老年人由舞蹈、樂器、戲曲的“門外漢”轉變成為能夠走上舞臺大秀特長的“社區文化達人”。目前社區已組建了3支老年文藝隊伍,每支隊伍15人左右。每年社區都要舉辦國慶中秋晚會,這些文藝骨干們便是舞臺的主角。他們自編自演的節目豐富多彩,有歌舞表演、戲曲演唱、器樂演奏、快板、朗誦等,在豐富了社區居民文化生活的同時,也提升了自己的“知名度”。這些文藝骨干在藝術上有特長,在群眾中有威信,在社會上有名氣,帶動引領了廣大居民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真正起到了“樹立一個,帶動一批,影響一片”的輻射功能。從而,在社區掀起了全民參與、全民共享的文化發展新風尚,真正實現了文化惠民、文化樂民、文化育民的良好局面。
說起“夕”苑課堂還真不簡單,培養出的柔力球學員個個頂呱呱,而由這些“高手們”組成的西苑社區柔力球隊就更不同凡響了。他們每日早晚在公園排練,積極組織球友參加社區志愿活動,還代表全區參加各類大型文體活動表演和比賽。其中,2023年4月參加了全國柔力球昆山主賽區萬人挑戰吉尼斯世界紀錄活動;2024年9月在全國柔力球線上比賽中斬獲了特等獎殊榮。
“我們‘夕’苑課堂開設了通用課程和特色課程,有技能培訓,也有文娛教學,還特別有針對性地教會老年人如何玩轉智能手機,如何防電詐守好“錢袋子”。這些培訓,極大地滿足了老年人多樣化、便捷化、個性化的文化需求。”西苑社區黨委書記汪云表示,為將老年人聚在一起、心攏在一塊,社區著力將“夕”苑課堂辦好辦實,力爭將其打造成為老年人更新知識的課堂、文化娛樂的場所、延年益壽的樂園。老年人通過“夕”苑課堂學習交流,豐富“老有所養”的內涵,獲得“老有所醫”的知識,提高“老有所為”的本領,增強“老有所樂”的情趣,從而為健康老齡化和老年人參與社會發展注入新的活力,繼而促進社區各項工作的有效開展,激活基層治理的“一池春水”。(楊才星 楊果)
責任編輯: 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