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陽鎮西苑社區:積極參與人民調解 維護社區和諧穩定
“調解不是‘和稀泥’,而是找到雙方都能接受的‘最優解’。”在西苑社區活動室里,周家聲老師的一句話,讓在場的30多位居民和調解隊員頻頻點頭。
7月21日,“法治春風沐民心”西苑社區法治建設項目迎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矛盾調解培訓。本次培訓特邀繁陽鎮家聲調解工作室主任周家聲老師,以“積極參與人民調解,維護社區和諧穩定”為主題,為社區矛盾調解隊和居民帶來了一場既接地氣又實用的調解課。
“調解≠勸架”,周老師教你讀懂矛盾背后的邏輯。“很多人覺得調解就是勸架,其實不然。”周老師一開場就打破了大家的固有認知。他用通俗的語言解析了調解的三大核心:1. 合法性——調解不是無原則妥協,而是要在法律框架內找到平衡點;2. 自愿性——雙方必須自愿接受調解,不能強制;3. 靈活性——調解方式可以多樣,但目標始終是“案結事了”。
隨后,他針對無物業小區的常見矛盾(如公共區域占用、鄰里漏水糾紛、停車問題等),結合真實案例,拆解了調解的“三步走”:第一步:傾聽+梳理(讓雙方充分表達,找到矛盾焦點);第二步:換位+引導(幫助雙方理解對方立場,避免情緒對抗);第三步:方案+落實(提出可行方案,確保調解結果可執行)。居民們聽得入神,紛紛舉手提問:“如果對方就是不講理怎么辦?”“調解協議怎么確保執行?”周老師一一解答,并強調:“調解不是‘一錘子買賣’,后續跟進同樣重要。”
作為社工,我們深知無物業小區的治理難點——缺乏專業管理,矛盾容易積累。這次培訓不僅提升了調解隊員的專業能力,也讓居民學會了“自助式調解”,比如:1、如何用“常用的調解技巧(調解十法)”化解僵局;2、如何利用法律法規維護自身權益;3、怎樣通過“業委會+調解隊”模式推動小區自治。“以前遇到矛盾就頭疼,現在知道怎么‘對癥下藥’了!”一位調解隊員笑著說。“小區是大家的,調解是共贏的。”期待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西苑社區能成為“矛盾少、和諧多”的溫馨家園!(胡俊 羅娟)
責任編輯: 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