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陽鎮新化社區:用心做好新時代社區治理答卷
7月3日上午10時許,幾個新城華府小區居民一邊在剛建成不久的智慧健身器材上進行鍛煉,一邊興奮地說道:“非常感謝新化社區將這個存在安全隱患的、已廢棄的噴泉池改建成了這個占地300多平方米的智能化健身廣場,為我們小區配備了這么高檔的智慧健身器材,使我們能夠更科學地進行鍛煉!”這是繁陽鎮新化社區從破解“三個難題”入手,認真做好新時代社區治理答卷的一個縮影。
破解“小社區”如何成為“大家庭”的問題。為徹底解決像垃圾分類亭這樣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關鍵小事”,新化社區黨委切實加強黨建引領,將群眾“關鍵小區”當作“頭等大事”來抓,從建強小區網格黨支部、紅色物業入手,創建“黨旗進樓棟”機制,選聘“紅色樓棟長”,選舉“紅色業委會”,將黨建的觸角延伸至網格的末梢。通過開展“敲門行動”+“碼上行動”和常態化“線上+線下”走訪收集居民訴求,征求居民建議,切實做到“眾人事眾人議”。針對新城華府小區4號樓垃圾分類亭選址不合理的問題,通過業主大會重新確定了垃圾分類亭的選址,并提檔升級重建了3個垃圾分類屋,受到居民的歡迎和好評。通過類似“頭等大事”的圓滿解決,社區“一班人”贏得了群眾的理解與支持,從而凝聚成推進社區“大家庭”建設發展的強大力量。
破解“小社區”如何做到“大治理”的問題。針對社區治理中物業管理這個難題,社區引導業委會成為自己的“副手”,牢牢牽住物業公司這個“牛鼻子”,著力破解小區治理和物業管理中的痛點、難點、堵點。推行“心話議事廳”“庭院議事會”“業主請上座”等工作機制,多方鏈接資源,切實做到“同心對話、協以成事、商議求同”的閉環管理。兩年來,社區通過“直報快處”“三方會議”“五方聯動”等途徑,共制止18處違建、拆除33個地鎖、安裝28處非機動車棚、新增充電樁300余個;通過與開發企業的多次協調,最終將新城華府291個地下車位以全區最低價對外出租。
破解“小社區”如何實現“大幸福”的問題。社區牢固樹立“群眾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的工作理念,多方鏈接資源打造集黨員教育、議事協商、兒童休憩、老年活動為一體的小區網格黨支部黨群活動陣地,并依托陣地開展“新風化雨·公益集市”“幸福來敲門”等志愿服務系列活動,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年,讓群眾活動有陣地、訴求有渠道、遇事有人幫、反映有回應。鋼鐵廠小區共有838戶,其中三分一都是回遷安置的老人,老人茶余飯后連找個地方聊聊天、下下棋、練練太極拳都沒有固定場地。了解到老年人的這一訴求后,社區“兩委”秉承“居民要什么,社區就干什么”的服務理念,最終落實了資金和場所,建立了一個占地200多平方米的社區老年大學,還開辦了繪畫班、書法班、太極拳班、棋牌班等。此舉不但解決了鋼鐵廠老人無活動場所的問題,還吸引了轄區更多的老人前來,進一步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楊才星 范光瑩)
責任編輯: 吳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