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陽鎮新化社區:打造“三公里”就業圈 共繪就業“同心圓”
在剛結束不久的蕪湖市“三公里”充分就業社區建設大比武中,繁陽鎮新化社區榮獲第一名,捧得了“最佳服務獎”。近年來,新化社區不斷提升就業服務能力建設,不斷促進居民“家門口”就業,打通服務群眾就業的“最后一公里”。
突出機制,形成合力。新化社區是繁昌區的新城區,轄區有6個大中型小區,住戶7532戶,常住人口1.4萬余人,戶籍人口2158人。就業服務工作尤其重要,社區在“一站式”便民服務大廳設立就業創業服務窗口,并配備2名專兼職就業服務人員,制定就業工作崗位職責、公開服務內容、服務制度、監督投訴電話,開展就業指導、崗位推薦、“就業蕪優”求職平臺操作“一對一”的指導服務。全面摸排社區居民人數、年齡、就業狀況等信息,對未就業人員的就業意愿和就業技能等進行詳細記錄,并且建立了動態電子臺賬。目前已登記失業人員69人、就業困難人員23人、離校未就業畢業生4人,創業貸款發放10余人。
通過對轄區物業公司、中小型超市、餐飲單位以及其他小微企業進行走訪摸排,詳細了解用工需求。梳理出用工需求單位188家,累計需求人數2072人。通過線上平臺及時了解失業人員、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信息,并做好跟蹤回訪,填寫幫扶記錄;及時更新就業崗位與求職登記相關信息,夯實就業幫扶。截至目前,“就在蕪湖”小程序平臺注冊用戶2113人,成功幫扶就業892人。
拓寬渠道,提升能力。新化社區積極組織居民群眾參與區、鎮、社區等各級招聘會,助力企業招工。2023年累計組織開展12場社區招聘會。根據網格劃分,組織網格員、志愿者入戶宣傳,幫助居民下載“三公里就業圈”App,并采取“線上線下聯動”等方式,通過廣播、宣傳欄、發放宣傳單等形式宣傳靈活就業等政策,切實將“三公里”就業政策送到群眾身邊。截至目前已發放各類宣傳單8000余份,制作橫幅20余條,并在280個單元口粘貼了“三公里就業圈”小程序二維碼。另通過微信公眾號、朋友圈、居民群等渠道,定期發布各類就業政策和招聘信息300余條,大大提高了居民對“三公里就業圈”的知曉率和參與度。社區積極組織35名有技能培訓需求的居民參與“新徽菜·名徽廚”、家政服務、育兒嫂培訓等暖民心培訓班,其中有5人成功實現就業,獲取了一份滿意的工作。社區還組織25人參加了區、鎮舉辦的SYB創業技能培訓、電商培訓等,其中2人實現了再就業或就業轉移。
關注重點,做好服務。新化社區開發了3個短期就業見習崗位,安置了3名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參與社區治理、安全信息等事務見習崗位。積極組織居民群眾參與區、鎮、社區各級招聘會,助力企業招工,為勞動者提供了更加充分、優質的政策咨詢、職業指導、求職登記、招聘用人、推薦就業等“一條龍”服務。目前已托底安置幫扶23名就業困難人員就業。社區通過“三公里就業圈”App、電話、實地走訪等,積極與轄區用工企業溝通,廣泛收集企業用工信息,掌握企業用工需求,為轄區內有就業需求的人員推薦合適崗位,全力做好就業服務。社區居民周師傅年輕時因意外手臂傷殘,一直無穩定工作,在社區志愿者幫助下順利尋找到一份保潔工作,有了一份固定收入,實現了自身價值,緩解了家庭困難。
共建共享,助力就業。強化“社企共建”,新化社區廣泛借力借勢,凝聚就業力量。積極與轄區物業公司、銀行、超市、小微企業等開展黨建共建,加強相互間的交流合作,進行“破圈聯動”,共同尋找、開發就業崗位,為居民就地就近實現就業,也有效解決了社區內小微企業招工難、招工渠道不暢等問題;強化“社校共建”,新化社區轄內有1所小學、2所幼兒園,社區發揮屬地作用,結合“暖民心·愛回家”行動,積極與校方對接,摸排梳理留守兒童名單,并對留守兒童進行“三級包保”,與家長逐一聯系,為他們提供“家門口”的就業崗位。今年以來已成功幫助1名留守兒童的父母回鄉就業,讓“愛”回家;強化“社團共建”,新化社區組建志愿者服務隊、文藝團隊等各類社團組織,舉辦“公益集市”系列活動、“戲曲進小區”“雙微行動”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廣泛宣傳“三公里就業圈”,充分發揮社區團體的力量,不斷提升群眾的政策知曉率和參與度。截至目前,轄區內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愿望的勞動者就業率達到96%。(楊才星 余萍)
責任編輯: 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