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陽鎮新光社區:“三呼三應”激活社區治理“末梢”神經
“看看我的新發型,是不是年輕了十歲啊!”繁陽鎮新光社區的“愛心小吧”里熱鬧非凡,剛理完發的劉大爺豎起大拇指不停夸贊。自從新光社區開展了民意呼應日活動,轄區的居民在家門口就能免費享受磨菜刀、義診、清洗電動車等等貼心服務。另一邊社區工作人員與居民親切交流,及時回應相關訴求。這樣的事例,是繁陽鎮新光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堅持“社情民意呼應日”工作制度開展便民服務的生動實踐。
近年來,新光社區黨委大膽創新,以“三呼三應”工作機制將“建設有溫度的社區”理念充分落到實處,社區服務高效運行,小區內生活環境顯著改善,精神文化生活不斷豐富,極大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
志愿者在“愛心小吧”為居民提供便民服務
未呼先應,聚焦需求主動發力
堅持“入戶收集”與“定點收集”相結合,全面掌握群眾需求和訴求,更好地為民辦實事。新光社區在開展“敲門行動”常態化摸排走訪、入戶收集訴求的基礎上,還在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小區入口等地安裝了10個“民情信箱”,進一步拓寬民意渠道。同時建立“社情民意呼應日”工作制度,結合“文明實踐日”活動,利用“愛心小吧”“先鋒驛站”設置訴求呼應點,做好訴求收集登記和現場答疑。社區落實首接責任制,科學梳理問題清單,按照難易程度、輕重緩急分類,分級處置,變被動解決問題為主動發現訴求,切實幫助解決居民關心的“關鍵小事”和“頭等大事”。首次民意呼應日當天共收集居民建議訴求10件,現場解決5件,承諾當日解決4件,重點督辦1件,未訴先辦處理滿意度100%。
社情民意呼應日現場登記居民訴求
有呼必應,力量下沉破解難題
通過設崗定責、履職踐諾、責任區認領等方式,充分調動網格員、黨員、業委會、社會組織等志愿力量下沉網格,規范壯大社區志愿服務力量,戰時快速響應,平時高效聯動,著力解決居民急難愁盼問題。結合民意呼應日活動,現場收集民意訴求,對能夠立說立行、即知即改的問題,通過在職黨員認領、社區干部急辦、共建單位接單等方式予以解決。聚焦“吹哨報道”機制,搭建基層黨建新格局,破解“看得見的管不著”的基層治理難題。在其樂融融的熟人環境里,新光社區依托家門口的文明實踐站,打造銀杏文化,開展“微課堂”、便民服務等活動,凝聚志愿者力量。群眾吹哨、志愿者報到,志愿服務也由“大水漫灌”轉變為“精準滴灌”,不斷滿足居民多層次多樣化需求,讓治理成效惠及更多居民。
一呼百應,多元共治提升質效
堅持推進“一核多元、融創共享”的體系,讓社區治理實現了從“單一管理”向“多方協商”的轉變。對于社區無法獨立解決的群眾訴求,充分發揮好“銀杏議事”“拉家長議事會”等平臺作用,用群眾智慧助力社區基層治理。對于需要多部門協同辦理的事項,以互聯共建為契機,簽訂黨建聯建協議,一事一議一簽。探索“社區治理合伙人”機制,最大化盤活區域黨建資源,把服務延伸到百姓身邊,同時引進多家社會組織,吸納新就業群體參與社區治理,開展點單式服務,做實暖民心關鍵小事。2022年聯合共建單位、志愿服務隊伍按照“接訴即辦”原則開展政策宣講、健康義診、清潔家園、扶貧救困等便民志愿服務活動48場,服務社區居民15000余人次。(程溶)
責任編輯: 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