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戰“疫”線,做最美“逆行者”
初春時節,一場來勢兇猛的新型冠狀病毒變異毒株奧密克戎肆虐繁昌,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嚴峻考驗,面對這沒有硝煙的戰場,總有人在為萬家燈火負重前行,他們不忘過去,更不懼未來,他們因為職責,因為擔當,義無反顧的成為“逆行者”。對于這場戰役,人們的第一目光是白衣天使,很少有人了解到,有一群堅守者,默默無聞,傾情奉獻,那就是社區的工作者們!他們用最執著的堅守、最無悔的信念,書寫著一段又一段感人事跡。
舍小家顧大家站穩疫情防控“C位”
自從打響疫情防控戰的第一天開始她就沒休息過,作為社區“當家人”,夏佳筠一直連軸轉地工作,用自己的每日3萬余步的堅守為群眾筑起一道阻擊疫情的銅墻鐵壁。
她只是一個85后的年輕人,但在大“疫”面前只能“拼”。一邊要統籌安排,一邊更要身體力行。這邊電話沒掛斷,那個電話又打進來,話還未說完,手機又響起來。問題是解決了一個又一個,工作任務是完成了一項又一項,直至聲音沙啞,這就是夏佳筠的真實寫照。無論繁海社區管轄哪個地方有問題她都會第一時間到場解決。她用實際行動彰顯了共產黨員的本色,為群眾守住社區防控安全線。
她也只是一位普通媽媽,但在大“疫”面前只能“舍”。接到疫情防控通知后,她收拾好行李,搬到了單位。20多天來,她一次都沒有和孩子視頻過,怕聽到那句“媽媽我想你”。她把對孩子的想念、對父母的掛念化作戰“疫”的動力。她說,“大疫當前,我也顧及不上那么多,只能舍小家為大家。”用自己無私奉獻的品質踐行了作為黨員干部的信仰與使命,拉好群眾門前的防疫警戒線。
“鏗鏘玫瑰”綻放抗疫一線
李潔,社區黨委副書記;徐慧,社區黨委副主任。她們用柔弱的肩膀扛起疫情防控的重擔,如戰士穿上鎧甲,“拋家棄子”、忘我地在戰“疫”中奉獻力量。
每天早晨不到6點,李潔就開始了一天的工作。她和志愿者們爬樓、敲門、掃碼……幾個單元下來她便要在樓下的臺階上歇上一會,又開始繼續工作。對于自己的兩個孩子,她忙的時候連一通電話,一句問候都沒有。平時兩個孩子都是她在照顧,這次二十多天不在孩子身邊,她全心撲在了社區里,把所有的溫暖和愛獻給社區居民。她總是天沒亮就起床工作,一輪輪的核酸檢測、一遍遍的電話問詢、一次次的任務分配,將各類信息梳理匯總并形成臺賬,經常加班到凌晨以后。
徐慧一直是笑盈盈地,她說在工作中肯定會遇到工作難做的時候,這個時候就要靠相互理解。疫情期間她日行萬步,為有需要的居民送去蔬菜、日用品和藥品。走進千家萬戶,走進民心。經過20多天的艱苦奮戰,一下子就瘦了10多斤。徐慧的愛人在繁昌區商務局防疫一線堅守,她在社區奮戰,兒子只能臨時交由老人看管。夜深人靜的時候,三口人三個地方,視頻連線才能看看孩子和老公。
戎裝雖脫,初心未改
社區干部袁方明,他今年40歲,是一名擁有18年黨齡、16年軍齡的復員軍人。4月1日,袁方明在護送防疫人員隔離的途中,因連續工作40多個小時缺少睡眠,加上車輛顛簸,他撞在車輛的行李架上,頭部受傷嚴重,縫了四針。袁方明在現場簡單包扎后繼續投入工作,他堅定地說道:“請領導放心,我現在還能夠工作,我的同事們都在疫情防控一線,我絕不能躺在家里……”
社區后備干部祝澤偉,今年28歲,2016年入伍,2021年退役。他奔走在防疫一線,每天連續作戰十幾個小時。從開始的茫然、不知所措,到現在能平靜地穿著防護服配合醫生掃碼登記、為居民配送物資,開展各項服務。這個大家眼中憨厚的大男孩臉上被口罩勒出幾道勒痕,顧不上疲憊,管不上饑餓,只想著能夠早日打敗狡猾的病毒。在得知需要24小時值班時,他二話沒說,準備好行軍床,打好背包,在二樓小會議室迅速“安營扎寨”。硬漢也有柔情時,當一天繁忙的工作結束后,已是深夜,但他還是堅持每天和家人打一個電話,互報平安。一家三杰,同心抗疫,他的父親被抽調到任務最艱巨的新化社區,母親天天在人民銀行值守,保障民生。一家人分隔三地,共同生活的住宅很難聚到三人,但凝聚在抗疫一線集合下的一家人在心中團圓。
“計生”人攜手戰“疫” 筑牢疫情防線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軍”里,在阻擊疫情蔓延的重要“戰場”上,有這樣一群忙綠的身影——繁海社區計生專干。
黃婷,她不懼危險帶著醫護人員上門為重點人員做核酸、登記信息、張貼封條,真正做到了大愛無懼。
胡芳,白天要忙著疫情防控日常巡查、全員核酸檢測工作、次密接人員轉運等。晚上還要按照上級部門下發的大數據進行梳理,進一步做好信息核查、隔離服務工作,經常在深夜還會接到工作電話。
馬楨甜,是她們中最小的妹妹。2018年參加社區工作,是一個不厭其煩的“實干家”,此時的她已懷孕4個多月,但她毅然背上行囊,扎根社區,與大家共同作戰。
春天的道路依然充滿泥濘,但一顆顆感恩的心,溫暖了這個不一樣的春天。繁海社區的每一名成員不顧自己的個人安危,舍小家顧大家,為了社會的安定,群眾的安全,連續奮戰在防控疫情第一線,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發揮黨員干部的優秀風采。(駱君倫)
責任編輯: 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