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陽鎮云路社區:抗疫路上他們“疫”無反顧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自防疫保衛戰打響以來已有兩個多星期,在一線的工作人員和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云路社區的防疫工作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
邢雙海是一名退役軍人,今年已經有52歲了,疫情發生以來,他一直堅守在一線,在社區中他雖然是年紀最大的,但卻承擔了所有的核酸采集轉運工作,至今為止,轉運工作從沒有出過一次差錯。“我現在在隔離點,我的愛人眼睛看不見,麻煩社區幫我照看一下”。當老邢同志接到電話后,便主動承擔起了為湯家玲送餐的工作。不管是晴天、雨天還是最近30多度悶熱的天氣,邢雙海一直準時準點騎著電瓶車出現在湯家玲的家門口,給她送來新鮮可口的飯菜,老邢同志,永遠先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他用自己的行動,來證明“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邢雙海:老驥伏櫪 志在千里
呂強是繁昌新華書店的工作人員,也是橫山街道的一名黨員,家住在金峨小區,3月26日通過微信,聯系到了云路社區的工作人員,“有什么需要我幫忙的,盡管說”,短短樸實無華的一句話,表達出了他加入云路社區志愿者隊伍的決心。和呂強做了10多年同事的周耀洲,也在呂強的帶動下做起了云路社區的志愿者。10多年共同工作的經歷,讓他們有著非比尋常的默契,每天他們一起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著核酸信息采集工作。呂強說:每次在敲開門的一瞬間,聽到一句“大白,你們辛苦了”,就算爬再高的樓也不會累了。
呂強、周耀洲:途有好伴 不覺路遠
“云路是我家,收留我整整十天。給我飯吃,給我水喝,讓我體會到家的溫暖”。這是離別之前志愿者吳守煜發自內心的一句話。吳守煜的妻子是繁昌中醫院的一名醫生,自疫情發生以來,他的妻子便一直抗疫在一線,沒有回過家,于是吳守煜便加入到云路社區志愿者的隊伍當中,想與自己的妻子一同為這次的抗疫作貢獻,在云路社區的十天里,吳守煜每天都起早摸黑,早上陪同醫生一起上門采集核酸,夜晚騎著三輪車發放生活物資,雖然見不到面,但心里都記掛著對方,休息時間拍了一張各自的照片也算是見了你一眼,確定了你的安全。全身心投入疫情工作中的他們,沒有時間恩愛,只有在空余的時間里彼此發一張照片相互鼓勵。此時此刻,他們正穿著“大白”攜手同行。
吳守煜:不忘初心 攜手同行
“自疫情發生以來,奮斗在一線的志愿者數不勝數,有退役老兵,有一起工作過的同事,也有剛結婚不久的夫妻……”而這些人,正是現在“繁昌的脊梁”。在疫情的“暴風之眼”中,這些堅定的身影令人動容,他們以螢燭之光,點燃希望和信念的光芒。我們之所以能夠安好,正是因為有他們前赴后繼負重前行。這世間的英雄,不過就是像他們一樣的普通人,卻擁有著一顆偉大的心。(齊成)
責任編輯: 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