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東明:以匠心雕琢毫厘,用實干繪就藍圖
“工藝是產品的骨架,每一處細節優化,都能為企業創造更大價值?!边@是安徽融進新能源工藝工程師儲東明始終堅守的工作信條。自入職以來,他扎根生產一線,以精益求精的態度深耕工藝優化,以攻堅克難的擔當直面生產難題,更以無私奉獻的精神傳承工藝技術。他不僅是企業增效降本的“開拓者”、質量保障的“守護者”,更是團隊成長的“引路人”,用專業與堅守生動詮釋了新時代工藝工程師的“敬業奉獻”。
深耕工藝優化,做增效降本的“開拓者”
初入公司時,正值企業投產初期,各項管理體系尚不完善,工藝領域更是百廢待興。面對這一局面,儲東明主動挑起重擔,從零開始梳理搭建工藝體系文件。他深入車間,查漏補缺,規范操作流程,逐步沉淀出一套科學、完善的工藝管理體系,為后續生產奠定了堅實基礎。
隨著生產逐步推進,儲東明發現許多加工工序存在工藝落后、效率低下的問題。他帶領團隊迎難而上,日夜鉆研,最終鎖定焊接工序為關鍵瓶頸——機器人作業效率低下,布局不合理導致資源浪費。針對這一痛點,儲東明團隊大膽創新,對生產布局進行重新規劃,將原本5臺機器人的作業模式優化為10臺并行作業。這一改造不僅大幅提高了場地利用率,更打破了員工間的“信息孤島”,使整體生產效率提升了30%。
隨后,儲東明調任至新投產的熱鍍鋅車間,接到的首個硬仗便是提升H型鋼鍍鋅產能。受限于設備設計結構,原工藝下單次僅能吊掛24支H型鋼。儲東明與團隊反復試驗,通過優化工裝設計與吊掛方式,歷經一個月的持續改善,成功將單吊數量提升至54支,效率提升高達125%。緊接著,他又主導研發專用鍍鋅吊具,替代傳統圓管鍍鋅的鐵絲吊掛方式,再次將生產效率提高30%。
在追求效率的同時,儲東明從未忽視成本控制。他通過優化工藝參數,將鋅的利用率從93%提升至98%,僅此一項每年便可節約成本200余萬元;他還聯動采購部門,推動以直鐵絲替代卷狀鐵絲,不僅簡化了作業流程,更每年降低成本20萬元。憑借卓越的貢獻,儲東明連續兩年榮獲集團公司“工匠之星”稱號,成為名副其實的增效降本“開拓者”。
直面生產難題,做質量保障的“守護者”
工藝工程師的戰場,往往在突發問題的最前線。2023年,公司光伏支架連接件在鍍鋅過程中出現上鋅不均、易爆鋅且鋅耗過高等質量問題,嚴重影響產品性能與成本。儲東明臨危受命,經過深入調研,大膽引進拋丸工藝,提出“先拋丸后鍍鋅”的解決方案。這一創新顯著改善了鍍鋅層的均勻性,徹底解決了爆鋅問題,同時有效降低了鋅耗。
2024年,產品表面“發黃”問題又成為新的質量隱患。儲東明沒有絲毫懈怠,他積極研究輔料工藝,優化作業方式,并主動開發新的輔料供應商。經過反復試驗與驗證,最終成功攻克這一技術難題,確保了產品外觀質量的穩定可靠。在一次次質量攻堅戰中,儲東明以敏銳的洞察力和扎實的專業功底,成為企業產品質量最堅實的“守護者”。
傳承工藝技術,做團隊成長的“引路人”
“工藝技術不能只藏在自己手里,要讓更多人學會,才能真正提升整個團隊的實力?!边@是儲東明常掛在嘴邊的話,也是他踐行多年的行動指南。隨著公司業務快速擴張,新入職的工藝技術員日益增多。為幫助新人快速成長,儲東明傾囊相授,從產品結構、工藝流程到生產異常處理,他手把手教學,耐心指導。他按照“問題現象—分析思路—解決方案—經驗總結”四步進行指導培訓,通過真實案例幫助新人建立系統思維,快速提升實戰能力。
在他的悉心培養下,三名工藝技術人員迅速成長并被輸送到其他關鍵科室,他還與車間管理人員共同培養了2名班長、4名主操及多名關鍵崗位人才,為公司的人才梯隊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在賦能團隊的同時,儲東明也從未停止自我提升的腳步。他利用業余時間刻苦學習,于2024年成功獲得南京工業大學在職研究生學歷,以實際行動詮釋了“學無止境”的進取精神。
從白手起家搭建工藝體系的奠基人,到披荊斬棘攻克生產難關的攻堅者,再到甘為人梯培育團隊新秀的領航員,儲東明以一名工藝工程師的赤誠與智慧,鐫刻下了不凡的業績篇章。他以匠心為筆,雕琢出產品的卓越品質;以實干為墨,描繪出擔當的厚重底色;以傳承為畫,為團隊的未來鋪就了一幅壯麗的發展藍圖。他不僅是新時代產業工人的杰出楷模,更是“敬業奉獻”精神最鮮活、最深刻的注腳。
責任編輯: 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