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昌華:“73”守護“47”
人物簡介:劉昌華,男,73歲,新塘村五畝咀組村民組長。
事跡簡介:在新塘村五畝咀組,提起村民組長劉昌華,村民們無不豎起大拇指。五畝咀組47戶131人的基礎情況他爛熟于心,他說:“村民選我當組長,是信得過我,我就要對得起這份信任。”劉昌華十年如一日的堅守,將一份信任化作無數次的付出,他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卻用平凡的行動書寫著不平凡的人生,他是鄉親們心中最信賴的“大管家。”
正文:
鄉村善治的“和事佬”
在村子里,你總能看到劉昌華走家串戶忙碌的身影,他每日都會在村里里外轉一圈,提起村里的情況,他知道哪家行動不便,會幫忙購買生活用品;他知道哪家老人獨自居住,每日都會堅持去一趟,陪他們聊聊天。記得有一次,獨居老人王大爺突發疾病,是劉昌華第一時間發現,是他送醫及時并一直等到他的子女趕到。五畝咀組算得上新塘村留守老人最多的了,他常說:“老人們的子女不在身邊,我就是他們的親人,我們就是一個家。”
劉昌華也是村組的“和事佬”,農村里難免會因家長里短、鄰里瑣事產生矛盾糾紛,哪里有矛盾他總是第一時間到達現場了解實際情況,以公平公正的態度進行調解,做群眾思想工作,不光要磨嘴皮子,還要承受住“不明不白”的怨氣,面對村民的不理解,他就深入了解群眾訴求去做工作,他常說:“大家都是‘家里人’,抬頭不見低頭見,沒有解不開的疙瘩。”現在的五畝咀組整個村莊環境整潔,鄰里和諧是對他工作最大的肯定。
鄉風文明的“擴音器”
文明鄉村建設離不開每一個人的參與,五畝咀組是新塘村“人人都是保潔員”積分制的試點村民組,2024年12月,在五畝咀組首次開展“人人都是保潔員”積分兌換評分。村民們感慨:“我們自己還可以用獲得的積分兌換物品,多好的事呀。”
一直以來,劉昌華與村干部天天上門宣傳積分制工作,村民可以通過參加人居環境整治、鄰里互助、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等形式獲得積分。劉昌華就主動參與村莊環境衛生整治,清理公共區域垃圾,弘揚孝老愛親傳統美德,鼓勵紅白喜事中簡辦新辦,看到他如此“賣力”行動,村民也就積極參與進來。活動當天,對參與環境整治過程中遇到的難題進行討論并梳理,現場表彰了2024年第四季度“人人都是保潔員”示范戶劉昌滿、劉昌生家庭,下一步,新塘村將定期開展“好婆婆”“好媳婦”“最美庭院”等評選,調動村民積極性。每一個人在文明鄉風建設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正是有劉昌華這樣踐行文明新風的“帶頭人”,整個村組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斷增強。
鄉村建設的 “泥瓦匠”
村民組長是連接鎮、村與村民之間的橋梁和紐帶,是農村工作的基礎。原先五畝咀入口是一條土路,村民們出行“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為改善組容組貌,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劉昌華就向村委會提出一定要修好我們村組的入口道路,“官”雖微,卻始終情系鄉親。在2024年區級美麗鄉村建設中,五畝咀組就在其中,劉昌華首先召開村民組會議聽取大家想法和建議,動員村民參與美麗鄉村建設,并主動承擔起各項協調工作,經過幾個月的努力,一條寬敞平坦的水泥路通向村組。劉昌華說:“國家好的政策,我們及時抓住了,能給村民帶來實實在在的便利,我的工作也算沒白做。”從泥濘村道到平坦大路,劉昌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一名村民組長的責任與擔當。
群眾生活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但凡村組大小事,都有劉昌華的身影,就是有這樣一個人,重復做著最簡單的事,把群眾的事當作自己的事,奔走在為民做事的年月里,是他默默付出,以微小的力量匯聚基層治理的強大力量。
責任編輯: 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