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小洋:不離不棄的守護者,撐起家里的一片天
人物簡介:嚴小洋,男,1967年11月出生。蕪湖市繁昌區荻港鎮南橋社區居民。
事跡簡介:嚴小洋,這位平凡的丈夫與父親,用他堅實的肩膀扛起了生活的重重磨難,在命運的狂風暴雨中,始終以無私的愛與頑強的意志,守護著患病的妻子和兒子,書寫著責任與擔當的動人篇章。
正文:
傾盡全力,守護病妻
2019年4月,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降臨到這個家庭。妻子張貴芬被確診為惡性黑色素瘤,這個消息如同一顆重磅炸彈,瞬間將原本平靜的生活炸得粉碎。靶向治療的高昂費用,每月高達7萬余元,對于這個本就不富裕的家庭來說,無疑是天文數字,讓他們瞬間陷入了絕境。嚴小洋的內心被焦灼和痛苦填滿,但他從未在妻子面前流露出一絲絕望。在無力承擔西醫治療費用的情況下,他毅然決然地帶著妻子四處奔波,踏上了求醫問藥之路。他聽聞中藥或許能對病情有所幫助,便帶著妻子嘗試中藥調理。每個月的中藥費用對于這個風雨飄搖的家庭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但他咬著牙,想盡辦法湊齊藥費,只為給妻子帶來一絲康復的希望。
然而,經濟壓力如同一座無形的大山,最終還是迫使中醫治療不得不中斷。回到家中,嚴小洋沒有絲毫懈怠,他更加細心地照料著居家休養的妻子。每天,他都會精心準備營養豐富的飯菜,一口一口地喂給妻子吃;定期陪妻子去醫院復查,一路上緊緊握著妻子的手,給她力量和勇氣;當妻子被病痛折磨得難以忍受時,他會四處打聽土方,小心翼翼地為妻子緩解病痛。
2023年,張貴芬的病情急劇惡化,疼痛如潮水般不斷襲來,讓她幾乎無法忍受。嚴小洋心急如焚,立刻帶著妻子奔赴上海復旦腫瘤醫院救治。面對20余萬元的前期治療費用,他毫不猶豫地拿出了自己所有的積蓄,甚至四處借錢,負債累累。手術期間,他日夜守候在妻子的病床前,眼睛一刻也不敢離開妻子。他為妻子輕輕擦洗身體,動作輕柔而細致,生怕弄疼了她;定時為妻子按摩,緩解她因長時間臥床而產生的酸痛;每當妻子從疼痛中稍微緩過神來,他都會緊緊握住妻子的手,輕聲鼓勵她:“別怕,有我在,一切都會好起來的。”長時間的勞累和擔憂,讓嚴小洋迅速消瘦憔悴,但他的眼神中始終透露出堅定和執著。醫生護士們看到這一幕,無不為之動容,紛紛感嘆:“這樣的丈夫,實在難得。”
雙重責任,父愛如山。
嚴小洋的艱辛遠不止照顧妻子這一項。家中兒子因健康問題,無法正常工作,需要長期的照料和關愛。他一邊要奔波于醫院,照顧生病的妻子,一邊還要照顧兒子的生活起居,妻子張桂芬在上海住院期間,嚴小洋都是把兒子帶在身邊,照顧兒子的起居生活。
每天,天還未亮,嚴小洋就悄悄起床,開始為一家人準備早餐。希望能讓他們的身體好一些。熬藥的時候,白天,他忙完醫院的事情,就匆匆趕回出租屋,為兒子做飯、洗衣服,陪兒子聊天,鼓勵兒子積極面對生活。深夜,當所有人都已入睡,他還在忙著收拾家務,為第二天的生活做準備。
盡管生活如此艱難,經濟捉襟見肘,但嚴小洋始終以樂觀的態度面對家人。他常常安慰妻子和兒子:“只要人在,日子就有盼頭。我們一家人齊心協力,一定能渡過這個難關。”在他的鼓勵下,妻子和兒子也逐漸振作起來,勇敢地與病魔作斗爭。
平凡中的偉大
嚴小洋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沒有豪言壯語,有的只是日復一日的堅守和默默付出。社區干部提起他,總是感慨萬千:“低保家庭本就艱難,他還同時照顧兩個病人,從無怨言,真的太不容易了。”
嚴小洋的故事漸漸傳開,不少愛心人士被他的事跡所感動,紛紛伸出援手。面對大家的幫助,嚴小洋滿心感激,他說:“大家的恩情,我們一輩子記得。等我們渡過這個難關,一定會盡自己所能去幫助別人。”
如今,張貴芬仍在等待后續的治療方案,嚴小洋依然用他那單薄卻無比堅實的臂膀,為家人遮風擋雨。他的故事,是平凡人對苦難最倔強的抗爭,是對“不離不棄”最樸實的注解。愿社會的溫暖能如同明亮的燈塔,照亮這個家庭的前路,助力他們早日走出陰霾,迎來生活的曙光。
責任編輯: 趙倩